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4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林业   1197篇
农学   757篇
基础科学   344篇
  1945篇
综合类   4179篇
农作物   577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636篇
园艺   296篇
植物保护   63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509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683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连续模拟降雨下岩溶区含砾石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砾石含量对岩溶区石灰土质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以土质坡面为对照,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递增型降雨(0.5,1.0,2.0,2.5,3.0 mm/min)条件下偏土质(砾石含量30%)和偏石质(砾石含量70%)石灰土坡面的径流特性及侵蚀特征。结果表明:(1)随雨强增大,各坡面径流率呈稳定增长—波动的变化趋势,且土质坡面径流率整体小于2种含砾石坡面;偏土质、偏石质坡面累计产流量较土质坡面增加了0.49,0.37倍;(2)1.0~3.0 mm/min雨强下,土质坡面侵蚀速率在0.16~5.4 g/(m^2·s)范围内波动,整体呈稳定—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偏土质和偏石质坡面分别为0.16~5.4,0.06~0.74 g/(m^2·s),前者侵蚀速率变化范围大且波动剧烈,后者变化范围小且稳定;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各坡面累计侵蚀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偏土质坡面侵蚀量较土质坡面增加2.5倍,偏石质坡面较其减少了0.9倍;(3)土质、偏土质和偏石质坡面的侵蚀速率与径流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幂函数、线性函数和线性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桂西北岩溶区弃渣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揭示喀斯特不同地貌乡村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的差异,以贵州省石门乡(喀斯特中山)、宗地镇(峰丛洼地)、周覃镇(低山丘陵)、掌布镇(峰丛峡谷)4种典型喀斯特地貌的贫困乡村为例,利用ArcGIS 10.1、Fragstats 4.2软件对乡村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并定量评价景观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不同地貌乡镇的各斑块面积占比(PLAND)、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斑块形状指数(LSI)存在较大差异。掌布镇景观水平上指标特征与石门乡相反,而宗地镇和周覃镇景观水平上指标特征介于掌布镇和石门乡之间。周覃镇与掌布镇景观生态风险低于石门乡以及宗地镇。石门乡中北部景观生态风险高于东部和西南部,与中北部以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景观为主、东部和西南部以灌草丛和林地景观为主有关。宗地镇中部比重较大的未利用地使其景观生态风险较高,而东部和西部比重较大的灌草丛使其景观生态风险较低。除西部地区外,周覃镇大部分地区耕地、林地和灌草丛的连片分布使得景观生态风险较低。中北部占主导地位的林地以及南部各地类的镶嵌分布,使掌布镇中北部景观生态风险明显低于南部。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乡村土地利用调控及生态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结合传统与现代农业病虫害监测的优缺点,探索通过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检测出患病的柑橘植株、通过人工田间调查方式判断其患病种类及患病程度的病虫害监测方法。方法 使用无人机获取原始高光谱图像,经过光谱预处理和特征工程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对柑橘患病植株分类贡献值最大的特征波长组合,基于全波段使用BP神经网络和XgBoost算法、基于特征波段使用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分类模型。结果 基于全波段的BP神经网络和XgBoost算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3 0和0.912 0,分类准确率均超过95%;提取出698和762 nm的特征波长组合,基于特征波长使用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的分类模型召回率分别达到了93.00%和96.00%。结论 基于特征波长建模在患病样本分类中表现出很高的准确率,证明了特征波长组合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柑橘种植园的病虫害监测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4.
中国农耕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酸碱度和容重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农耕区土壤有机质区域变化及其与酸碱度和容重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为耕地地力提升和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支撑。基于国家级耕地长期定位监测点913个,统计分析全国及7大区域(东北NE、华北NC、西北NW、长江中游MYR、长三角YRD、华南SC、西南SW)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及容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农耕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2.4~24.8 g/kg。其中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的监测点位占比达72.5%。不同区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MYR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个区域。全国农耕区耕层土壤pH和容重平均分别为(6.90±1.20),(1.30±0.15) g/cm3。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及容重产生影响。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旱地,旱地耕层土壤pH和容重则显著高于水田。亚当斯方程和指数函数分别推荐拟合土壤容重对有机质含量响应关系(R2=0.09,RMSE=0.17,n=759),以及土壤pH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响应(R2=0.16,RMSE=1.24,n=886)。全国农耕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中等偏低,呈现出东南向西北依次降低趋势。土壤pH及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亚当斯模型及指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土壤容重及pH对有机质的响应关系,可用于非线性插值法补充土壤容重及pH缺失值。  相似文献   
25.
由于长期受到流水冲击,黄河故道区域农田以中低产田为主,因此本区域农田质量提升成为黄河中下游平原绿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河南濮阳清丰地区秸秆还田方式的基础上,选取黄河故道区域广泛种植的小麦、玉米和花生三大主要农作物,于2009年进行4种种植模式长期定位试验: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和单季花生,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全部还田,花生秸秆不还田,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量越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越多,小麦-花生、小麦-玉米-小麦-花生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且其土壤含水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上层土壤容重有所降低,显著改善了土壤砂质化,提升了土壤的蓄水能力;秸秆还田量较大的种植模式的养分保持能力明显提高,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种植模式响应结果为,花生可以显著提升微生物丰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种植作物类型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小麦-玉米-小麦-花生种植模式较为适宜濮阳清丰黄河故道区域,有利于土壤改良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6.
摘 要:由于长期连作导致香蕉枯萎病大量爆发,造成香蕉种植面积锐减,已严重影响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因而急需寻求能够缓解或克服香蕉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本实验旨在探究使用绿色土壤熏蒸剂对长期连作蕉园的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特别是对植株生长发育、土壤化学性质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田间试验共设置两个处理:石灰碳铵熏蒸处理(LAB)和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 LAB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CK处理相比两季分别降低40%和46.62%,显著增加香蕉亩产量,与CK处理相比两季分别增产45.56%和75.99%。LAB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改善土壤酸化,使酸性土壤维持中性水平,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两季分别提高28.33%和89.14%)和速效钾含量(23.92%和38.67%)。并且LAB处理明显改变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放线菌门等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病原菌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并且显著提高部分土壤拮抗菌属的相对丰度,如链霉菌属、红球菌属和曲霉属。因此,石灰碳铵熏蒸有效改善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27.
为科学评价连作植烟土壤中具有显著积累特征的两种酚酸的化感效应,丰富现有连作障碍机理,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基于前期田间实测结果设置不同浓度梯度(间苯三酚:0.20、1.00、5.00 mg·kg-1,对羟基苯甲酸0.02、0.10、0.50 mg·kg-1)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酚酸物质均显著抑制了烤烟种子萌发。间苯三酚抑制了幼苗根系的生长,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对羟基苯甲酸对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随着间苯三酚浓度的增加,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下降趋势;随着对羟基苯甲酸浓度的增加,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此外,两种酚酸物质均降低了烤烟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胁迫作用趋势相同。由此可知,间苯三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烤烟幼苗的生长,且存在浓度效应。间苯三酚表现为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对羟基苯甲酸浓度≤0.10 mg·kg-1时表现为促进作用,>0.10 mg·kg-1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羟基苯甲酸较间苯三酚具有更强的生物毒性。本研究可以丰富植烟土壤连作障碍机理,为今后连作障碍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2011年和2017的森林调查成果化数据为基础,依据不同优势树种组,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组成结构、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和空间分布4方面分析2011年和2017年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加了654.08 hm2;森林优势树种数量从15种增加至30种;景观面积(CA)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1286.33hm2;斑块平均大小(MpS)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471.80 hm2;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指数(AWMSI)和面积加权的平均分形指数(AWMPF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景观斑块边缘密度(E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的平均最小距离(ENN)减少。从2011年2017年研究区的主要优势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得以保护,这与人为干扰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9.
In low-intensity grazing systems, patch grazing leads to a mosaic structure of short (frequently defoliated) and tall (rarely defoliated) patches, with the stocking rate determin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se patch types on the pasture.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patch grazing on the productivity of contrasting sward height patches developed under varying stocking rates. On a 12-year low-intensity cattle pasture we investigated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PP)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 in different patch types (‘short’, ‘medium’ and ‘tall’) under three stocking rates (‘moderate’, ‘lenient’ and ‘very lenient’) over two years. Additionally, we determined stocks of soil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magnesium as well as soil pH. ANPP was affected by an interaction of patch type and stocking rate and ranged from less than 300 g/m2 in short patches under very lenient stocking to more than 1,000 g/m2 in medium patches under moderate stocking. In contrast with observations at the start of the experiment, ANPP in short patches was similar to or less than that in medium and tall patches. As topsoil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stocks were lowest in short patches, this indicates a long-term re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by grazing animals, which limits short-patch productivity. Productivity of medium patches increased with stocking rate, and soil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showed a similar trend, pointing towards enhanced nutrient cycling under more intensive stocking. We conclude that nutrient redistribution may lead to increasing trade-offs between ecological and agronomic aims in long-term low-intensity graz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的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机制,利用CH2Cl2提取了玉米抽雄期根系分泌物,通过室内模拟培养法,研究了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含有不同浓度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及对羟基苯甲酸3种酚酸类物质土壤的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抑制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亦显著降低,且浓度越高化感抑制作用(RI<0)越强(P<0.05)。玉米根系分泌物可降低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以低浓度处理的降幅较大,且在处理第5 d和10 d显著增加了3种酚酸类物质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养分含量(P<0.05);不同酚酸类物质中,以邻苯二甲酸所受影响最大。整个培养时期,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处理第5 d最强,随后呈减弱趋势。3次取样,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分别降低10.03%~64.13%、9.72%~57.51%、13.16%~78.85%和5.88%~59.71%。玉米根系分泌物可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来降低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作用。结果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